当前位置:陕西健康网>症状>皮肤黏膜紫斑

皮肤黏膜紫斑

血液溢出肌肤之间,皮肤表现青紫斑点或斑块的病证,称为紫斑,也称之肌衄。西医的血液病、维生素缺乏症等所致皮下紫癜,均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。

内容目录

皮肤黏膜紫斑的概述

血液溢出肌肤之间,皮肤表现青紫斑点或斑块的病证,称为紫斑,也称之肌衄。西医的血液病、维生素缺乏症等所致皮下紫癜,均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。

皮肤黏膜紫斑的原因有哪些?

热盛迫血、阴虚火旺、气虚不摄,其中以热盛迫血引起的紫斑较为多见。当外邪入侵,酿成热毒,或因饮食、情志、劳倦等原因导致的脏腑内伤,阳气内盛而蕴生的内热,使血脉受到火热熏灼,致使血热妄行,血从肌肤腠理溢出脉外,少则成点,多则成片,瘀积于肌腠之间,使皮肤呈现青紫颜色的斑点或斑块而形成紫斑。胃和脾同属中土,肌肉为脾胃所主,热气入胃,胃热炽盛,熏发于肌肉,血液外溢而形成紫斑。因此,紫斑的发生与血脉及脾胃关系密切。

皮肤黏膜紫斑的检查有哪些?

紫斑一般多发生在四肢,特别是下肢最为多见。皮肤呈青紫斑点或斑块,大小和形状不一,按压紫斑处,其色不褪。紫斑面积小,数量少,则出血较少,斑色红赤,病情较轻;面积大,数量多,则出血较多,斑色紫黑,病情较重。临床常见证型有:①血热妄行。皮肤出现紫红色瘀点,瘀斑,下肢较多见。紫斑形状不一,大小不等,有的甚至互相融合成片。发热口渴,尿黄便秘,或伴有鼻衄、齿衄、便血、尿血,苔黄,脉弦数。治宜清热解毒、凉血止血,方用犀角地黄汤合十灰散。②阴虚火旺。皮肤瘀点,瘀斑色红或紫红,时轻时重,或有鼻衄、齿衄。常伴头晕,乏力,肌肤作热,颧红心烦,或手足心热或潮热盗汗,口渴,舌质红,苔少,脉细数。治宜滋阴降火、宁络止血,方用茜根散加减。③气不摄血。紫斑色紫暗淡,多呈散在性出现,时起时消,反复发作,过劳则加重,头晕目眩,面色苍白或萎黄,饮食不振,神疲乏力,舌质淡,脉细弱。治宜益气摄血、健脾养血,方用归脾汤加味,可酌加仙鹤草、地榆、蒲黄等增强止血及化瘀消斑之功。

皮肤黏膜紫斑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?

紫斑与皮疹可从以下三点鉴别:

1、是否高出皮肤:紫斑一般不高出皮肤,皮疹多高出皮肤。

2、紫斑压之不褪色,皮疹压之褪色。

3、以手抚之:紫斑抚之不碍手,皮疹抚之多碍手。

皮肤黏膜紫斑应该如何预防与治疗?

1、血热型:清热解毒,凉血止血。

处方:生地黄30克,黄连10克,牡丹皮12克,赤芍15克,玄参15克,栀子12克,黄芩10克,水牛角30克,茜根15克,紫草30克。水煎服。

热盛者,加石膏30克。大便秘结者,加大黄12克。

中成药:紫地宁血散,每次8克,每日3次。云南白药,每次1支,每日3次。

2、阴虚型 :滋阴降火,宁络止血。

处方:茜根18克,侧柏叶20克,黄芩12克,生地黄15克,阿胶12克,玄参12克,龟板25克,旱莲草15克,甘草6克。水煎服。

3、气虚型:补气摄血。

处方:党参18克,黄芪15克,白术12克,当归10克,茯苓15克,龙眼肉10克,炒地榆15克,仙鹤草20克,阿胶12克,大枣5枚。水煎服。

中成药:归脾丸,每次9克,每日3次。

4、瘀阻型:活血化瘀止血。

处方:桃仁12克,红花10克,当归12克,川芎9克,赤芍15克,生地黄15克,丹参20克,茜根12克,益母草20克,鸡血藤30克,大枣5枚。水煎服。若气虚者,加党参15克、黄芪18克。阴虚者,加麦冬15克。

中成药:云南白药,每次1克,每日3次。